公海赌赌船最新登录地址

当前位置:首页 >教师频道 >教育科研 >研修资料 >详细内容

研修资料

《派往明天的教师》读后感

作者: 发布时间:2021-01-27 浏览次数: 【字体:

《派往明天的教师》读后感

公海赌赌船最新登录地址 陈晓东

暑假里我细细品读了李源田主编的《派往明天的教师》一书,随着作者的笔墨,心中不时地掀起阵阵的涟漪。我喜欢那些优美的抢人眼球的文字:“写在纸上的爱,一个早晨就可以读完;说在嘴上的爱,一转身就能忘记;而惟有老师和母亲的爱是写在大地和天空,永远珍藏在心底。”有时候,爱和宽容有着血肉相连的近亲关系,爱孩子,就宽容他们。“春寒料峭之后必是和风拂面,当积雪消融之后,艳阳高照下春天原野上的所有生命一定会绽放出令人迷醉的容颜。”我一直坚信明天的天空就将出现春寒后的和风,因为我们所教育的孩子像那些花儿,那些苗儿一样,在成长着……潇洒的文字,我很感动,无私的精神,我不知道自己能否丝毫不差的做到,但我欣赏这种境界。

欣赏那些寓意深远的哲理小故事:“瓶中鹅”的禅意,令人深思,夹缝、坚守、悠然、舞蹈,否则你我就是那瓶中之鹅。很遗憾,没早点读到这个小故事,在这之前,自己经常被困在瓶中久久不出来,经常因为一个孩子的屡教不改而忘了出口在后面,忘了欣赏外面的另一处风景。更遗憾的是,人有时是愚蠢的,即使知道这个道理,还是会往里钻,直到有人提醒。

《派往明天的教师》真是一本好书,我翻看不久,便发出了这样的感慨。书中的语言如诗般优美,书中的故事引人入胜,书中的启示深刻隽永。打开此书,你便是在接受思想的洗礼,心灵的荡涤。是的,它总有办法影响着你的心,那一个个故事熟悉而又陌生,遥远而又亲近。每读完一个小故事,我都会产生这样那样的情感,或是愤怒,或是无奈,或是深思,或是震撼,或是愉悦,跟作者、跟文中的主人公似乎在进行心灵的对话。

读到“一个12岁的初一女孩自杀身亡”的事例,我为之痛心的同时,也作着这样的思考:是什么样的压力使一个年仅12岁的孩子选择离开这美好的世界,是他的爹妈吗?不是的。那是谁?这样的文章更应该给谁看?——给那些高高在上的教育政策制定者们,他们安然地坐在高山之巅的太师椅上,让茂密的枝叶挡住了视线,眼没有瞎,但他们的心盲了!他们不曾追究,这样的悲剧源何而来? 他们只是一味地苛责老师,可这样的悲剧是老师一己之力能改变得了的吗?他们呀,真该拷问一下自己的良心。

读到“一个升学率极高的教师体罚学生”的事例时,我为之愤怒,如此素质,实不配为师矣。不过唇亡齿寒,同为教师,对这一行当我也有切身的体会,凡是现象,终要追寻其实质。深入思考,是他愿意的吗?他不是变态,不是神经病,那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?不要单单责怪老师,虽然他的做法太过偏激。

最有感受的莫过于这样一句话了——“戴着镣铐跳舞”,李源田处长真是火眼金睛,仅仅六个字,便把当前教师的生存状态描述得淋漓尽致,精辟绝伦。戴着镣铐跳舞,多么生动,多么形象,来自家长、学校、领导、社会等多方面的压力,如同那沉重的枷锁,禁锢着教师的手脚,折磨着教师的身心。本已不堪重负,却还得在人前人后赔着笑脸,假装幸福,一举手,一投足,都还得尽显教师的优美,舞者的本色。个中滋味,难以言表,我只能说,戴着镣铐跳舞——中国教育的“怪胎”。

这不是牢骚,这是现实,可是,如果我们仅仅只看到这些,我们便会情绪低落,灰心丧气,我们的生活便会永远充满灰色,暗无天日,于人于己都是不利的。在当今这个状况下,教师这个职业虽然可怜、可悲、可叹,却又那么可敬、可乐、可爱!

陆永康——第一次认识他,不是在这本书中,是电视台的报道,他是中央电视台评选的2006年度感动中国的人物。一个普通的人,一个残疾人,一个山村教师,缘何感动了中国,让整个国家的心都被他震撼?是感天动地的师爱,如蓝天般澄澈,如大海般深邃,如高山般深远。在国人的心中,他,不再是一个跪着的人,他是一个大写的人,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,一个大爱之师。他是我们的骄傲,虽然这种骄傲中带着些许的辛酸,些许的痛楚,可痛楚过后终于返璞归真,化茧成蝶,永驻人间。我们又是欣慰、愉悦的。

他的经历,让我们这些站立着的人惭愧万分!我们还有资格去抱怨生活的不公,夹缝的悲凉吗?为师者,让我们记住:坚守自己的教育理想,不管前路多么艰辛——是乱石成堆,还是沙砾满地,我们都要冲破阻挠,让这片土地开出花来!

书中没有生硬的说教和高深的理论,而是把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向读者娓娓道来,可以说,只要你翻开它,就情不自禁的去读它,思它,回味它。如同朱德全老师评价:“通读全书后能品尝五种味道,教学哲学味、教育文化味、教学散文味、教学故事味、教学案例味,它是集五味一体的文化美餐,是一分为‘派往明天的教师’精心年制的‘营养丰富’、‘五味俱全’的精神食粮”。

全书共六章,分别讲述了教育理想、教育实践与反思、传承教育的优良传统,在交流中革新、期盼获得师生共同发展的环境、憧憬美好的未来。书中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跌宕起伏的故事里,教育家、名师的教育思想、教育智慧、教育艺术悄然流淌于笔尖,润化于心田。朴实的教育哲学,生动的教育理念,诗意的教育情感,形象的教育过程感染着我,震撼着我。对我震撼最大的是教学实践和反思。这一章里列举了许多名师的成长故事,为期待成功的我延伸了脚下的路径,他们对教育执著的追寻、不断地反思、激越的碰撞、洒脱的超越、突出的成就,强烈的激发起我用今天换明天的激情与渴望。

回顾自己的工作,虽兢兢业业,但在工作中有着许多的困惑。我也尝试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,但是琐碎的日常工作常常让自己疲惫不堪,,几乎没有了自己的想法,更没了教学的反思。《派往明天的教师》却告诉我,要懂得“忙里偷闲,要抽空坐下来,思考自己除了这样做教师,还可以怎样做并做得更好,这样的教师就可以成为一个反思型教学者,成为一个思想者,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。”全国名师于永正、魏书生、夏青峰……名师们有谁不忙的,但是他们却能抽出时间反思自己的教学实际,在反思中积淀了深厚的教育智慧,正因为他们不断的反思才取得了骄人的成就。我荒芜的心灵又着了岸,又看到了充满希望的绿洲。我明白了教师应是一个有“思想”的人。不能让自己只做一个教育的行者,而应做一个思想者。教学更应该不断反思,反思能改变我们的心态,凝练我们的智慧,修炼我们的品德。更能使我们心里的阳光多起来,让我们飞得更高,飞得更远。

教育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,没有求异独创、推陈出新,教育就没有美好的未来。读完《派往明天的教师》后,我好像又找回了自我,浑身充满了力量。为此我将努力学习,不断成长,收获希望,创造独特的自己。

 


打印正文